• <menu id="2wc4q"></menu>
  • <center id="2wc4q"><dd id="2wc4q"></dd></center>
    <ul id="2wc4q"></ul>
    <center id="2wc4q"></center>
  • <dd id="2wc4q"></dd>

    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能量流動——能量流動的途徑和速率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1/5/10,瀏覽人次:4311

    能量流動的途徑和速率


    一、兩類食物鏈是能流的主要渠道

       能量流動以食物鏈作為主線,將綠色植物與消費者之間進行能量代謝的過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。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食物鏈是多種多樣的。如由小型寄生物吸取寄主體液而獲得營養(yǎng)的寄生性食物鏈(parasite food chain)。捕食者通過吞食活的獵物而獲得營養(yǎng)的捕食性食物鏈(predator food chain)等。根據食物鏈的性質可概括為兩種主要類型,即牧食食物鏈(grazing food chain)和腐食食物鏈(或稱碎屑食物鏈)(detrital food chain)。牧食食物鏈是以活的生物為基礎營養(yǎng)源,而腐食食物鏈是以動物尸體和植物殘株為基礎營養(yǎng)源,這些生物殘體被許多微生物利用,然后由原生動物、蚯蚓等攝食、轉化。在一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這兩種食物鏈幾乎同時存在。在牧食食物鏈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上都有一定的新陳代謝產物進到腐食食物鏈中。這樣把兩種主要食物鏈聯系了起來。


    二、能流的速率

       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能量流動的速率與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內生物群落的穩(wěn)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有關。

       更為直接的能流速率的計算可以通過放射性同位素的跟蹤獲得。能量本身并不能直接跟蹤。但可用放射性元素標志含有能量的有機化合物,然后跟蹤。E.P.Odum和他的同事用放射性磷(32P)對一個棄荒地的生物群落進行了深入研究。他們把放射性磷溶液直接噴灑在幾種主要植物的葉面上,此后定期采集田間生物進行測定。試驗持續(xù)了5個星期左右,結果表明:有些植食動物如蟋蟀和螞蟻,在試驗開始的頭幾天就積累了放射性磷,兩周后達到高峰。另外一些昆蟲和蝸牛在2~3周時,積累才達高峰。地面活動的捕食者,如步行蟲和蜘蛛直到試驗后的第3周還沒有出現同位素積累的高峰。

       放射性同位素標志表明,積累在一個營養(yǎng)階層中的能量在轉入下一階層前要通過呼吸耗散一部分。


    蜘蛛.jpg

    (圖片來自網絡,不做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)

     

    ——摘自科學出版社·蔡曉明編著·《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生態(tài)學》·第二篇 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功能·第八章 第二節(jié)

    相關資訊

    国产无码在线网址,办公室娇喘的短裙老师在线视频,国产精品久久久性色AV,免费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
  • <menu id="2wc4q"></menu>
  • <center id="2wc4q"><dd id="2wc4q"></dd></center>
    <ul id="2wc4q"></ul>
    <center id="2wc4q"></center>
  • <dd id="2wc4q"></dd>